第31页
第31页
“唉,老婆子之前病了,现下刚刚好。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老婆婆声音沧桑,亦有几分无奈。
许闲香微微动容,出声道:“婆婆,要不我下回想买直接去您那里取,您看成吗?您的折耳根我应该能全要了。”
老婆婆摆摆手,拒绝了:“哪能让你跑啊。你告诉我老婆子一个地儿,我老婆子虽说不怎么中用,腿脚还是能走动的。”
许闲香见老婆婆的反应,本想再试着说服,后转念一想,想来这样做老婆婆心里可能会易接受吧。
于是,她报了地址:“明悦街76号,您十日后来,言明是送货的便可。”
老婆婆点点头,表示记下了。
许闲香本来要走,又退回来:“婆婆,您将这些折耳根帮我包一下吧,我全要了。”
她带着包好的折耳根去了农户那里,还是之前卖土豆的那位。那位农户再见到她,开心地咧着嘴,全程笑盈盈的。
这回除了土豆,许闲香还将所需的一些其他菜与那农户问了一遍。农户本以为这回又是能卖出好些土豆,没想到另有惊喜。他详细说了所知的情况,只看许闲香如何决定。
许闲香安静地站在原地,太阳大剌剌照在她身上,她也没觉着热。过了一会儿,她与农户商量好都需送些什么菜,因为天气热,一次不便于送过多,就说好了隔几日送一回。
农户眉开眼笑,遇着她这么一个稳定的客源,不光自己家,还有亲戚家种的大部分菜也算有了出路,不用过于发愁。
为了避免出差子,到时候菜品供应不上影响了开业,许闲香与农户说明需要与他签订交货契书。农户之前并未遇到这种情况,而且他也不甚认识字,不敢随意签契书。
他一时拿不定主意,问了问近旁邻村的同乡。
“建康,你看这签契书可不可行?”他眉头皱成川字,眼角耷拉着。
叫建康的同乡恰好是个认识字的,听闻他说对方交货需要签契书,便与他言明了利弊。
“签契书虽说少见也不是不可。这契书一签,她不能轻易不要你的货,你也不能轻易断了她的货,算是对双方的一种约束吧。”
农户有了同乡分析,登时放下心来:“俺做买卖就图个心安,就怕旁人坑俺。要是这样,契书可以签。”
就这样,他请了同乡建康在一旁把关,与许闲香签好了契书。
许闲香走之前,他硬塞着送给了许闲香两袋子花生和毛豆。她推了半天,也没推掉,只好拎着去找二兔娘了。
她在早市转了两圈,也没看见二兔娘,手上拎着东西,还要回去做午饭,今日不便去月娘村里找她,只好悻悻地回去了。
许闲香回来后放了东西,去院子里看了看沉淀的洗面水。
上面一层面水已是清清亮亮的,隐约看得见已经沉淀到下面厚厚的面糊了。看这个样子,已是可以开始做凉皮了。
她微微倾斜着面桶,将上面的面水缓缓倒在一个大盆里。这期间她小心翼翼,恐怕一个不甚角度大了,上面的面水和下面的面糊混在一起,那她就白费了一番功夫。
桶内剩了一层浅浅的面水,之后她用大汤勺搅匀,她边搅拌边往里加了开水迅速搅匀,一边搅一边看着面糊的情况,看着有被烫得透明的面糊,她面不改色地搅了过去。
搅匀后的面糊会稍微稀一点,一勺舀起倒下,面糊如流水般顺滑细腻。
大火烧了水,水翻腾着大大的水泡,像是要从锅中跑出来似的。
许闲香在一个平底大盘上刷上一层熟油,舀一勺面糊倒上去,她两手抓着盘子的两边,快速地左右转了几圈,使面糊均匀地覆盖在盘子的每一处。
接着,大盘被她放在翻滚的热水上,面糊受了热迅速凝固成了半透明状,看着盘子里的面糊开始鼓着大泡泡,许闲香将盘子从锅中取出,又放在了盛了凉水的盆里。
方才还鼓鼓的泡泡瞬间消了下去,她伸手试了试温度,待盘子凉了将凉皮从揭下放在一旁。
如此重复,一张张透明的凉皮堆叠起来。
菜头瞅见了,硬要试一次。结果,面糊没熟透,取下来的凉皮碎成了几片。
他沮丧着脸:“香香,这张我吃。”
许闲香安慰道:“你只是不熟,多做几回就好了。”
再多的话她也没说,做吃食总会遇到不成事的。这时候,就需要反复地试,从中找出问题来。若是菜头因着一次凉皮失败而放弃学厨艺的想法……
许闲香一口气做了□□个人的量,累得她靠着榕树歇了半晌。
一转头,她看见菜头已恢复如常,脸上没了沮丧。
她不由开口问:“还想学厨艺吗?”
菜头果断问答:“当然。”
她想了想,交代了菜头去煮拌凉皮的调料水。凉皮好不好吃,调料水出了很大力。
菜头一听要去煮调料水,细细问了都需要什么料之外,认认真真地将调料洗干净,而后放进锅中熬煮。煮调料水的功夫,他又跑过来问:“香香,还有什么我可以做的?”
他兴冲冲的,圆圆的娃娃脸写着期待。许闲香不忍拂了他这份好意,又将调制麻酱的法子交予了他。是以,他一边看顾着煮调料水的锅,一边在一旁调麻酱。
许闲香歇得差不多时候了,起身将黄瓜切丝、面筋切了小块放一边备用。然后,她将蒜弄成蒜泥加了水和稀释开,醋也微微稀释。
她这边准备停当,菜头的调料水已煮好晾凉、麻酱也已调好。手起刀落,凉皮便被她切成宽窄均匀的条状,一张面皮拌一盘,准备好的调料分次加了进去。
待一盘拌好,她看着凉皮的颜色左思右想终是发现少了一个灵魂材料——辣椒油。
幸好,先前卖土豆时剩了许多辣椒面未用完,她起锅烧油,炸了辣椒油。
热油一入碗中,“呲呲”冒着热气,一股醇香而辣的味道散开。一个皮肤晒得黝黑的汉子恰好路过,闻见这股味道顿觉饿得不行,咧着嘴问:“小东家,这是啥子吃食,咋恁香嘞?”
未等许闲香开口,菜头忙着道:“辣椒油。”
那人原想细问,却被人叫走了。只是,闻过辣椒油的香气,又快到晌午,他总是不自觉地跑了神,脑子里全被刚才那香气占着了。
同伴拍了拍肩膀,示意他回神,却听见他说:“等这家开业了,一定要来吃!太香了!熬人!”
……
同伴一头雾水。
直到中午吃饭,同伴才明白他缘何发出这样的感慨。
摆在他们面前的又是一种从未听过的吃食:凉皮。
白而透明的面皮挂着麻酱、辣椒油、蒜末等调料,颜色斑驳,却是分外诱人。翠绿的黄瓜丝点缀期间,亦是这盘中少有的亮色,使得简简单单的凉皮颜值也额外有了层次。小块的蜂窝状面筋若隐若现,看着不甚起眼。
红油流淌、绿丝点缀、凉皮白嫩,隐隐的有股醋香阵阵扑鼻,工人们端着凉皮好一会没舍得动筷子。
方才那个人咂咂嘴,咽了咽口水,对着旁边人道:“我吃了!”
说话间,伸筷子夹了一口凉皮起来,半宽的凉皮挂着蒜末、花生碎,夹起来时麻酱、辣椒油兑成的汤汁顺着缓缓流下,在凉皮上留下斑驳痕迹。
待他一口吃了下去,凉皮嫩滑劲道又细腻无比,他舍不得将凉皮咬断,只好哧溜着,凉皮上沾着的汤汁流进嘴里、盘里,甚至吃得嘴角都是。
麻酱醇香浓厚,回味无穷,配着劲道细腻的凉皮,微酸的醋汁、微冲的蒜末混在其中,一口下去仿佛吃尽千般滋味,欲罢不能。
偶尔吃上一口黄瓜丝,爽利清脆,恰恰让被麻酱裹挟的味蕾得以喘息。此时,再加一小块面筋,面筋的蜂窝里劲满了汤汁,浓厚得几乎可以挤出来,吃起来劲道有嚼劲,满满的汁液席卷嘴中所有角落。
吃着吃着,会发现醇香背后竟然还藏着辣。这时,辣椒油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辣椒油香气丝丝密密,无声无息间将你整个舌尖味蕾包裹其中。
这种辣与麻酱的醇香交叠,醇香的后味是不着痕迹、无从躲藏的辣意,吃得人满头大汗,张着嘴“嘶哈嘶哈”,即便如此,这凉皮也是舍不下的。
这人被辣得嘴唇红肿,额间冒汗,伸手端了装酸梅汤的碗喝了。
请收藏本站:https://bi55.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55.cc
“唉,老婆子之前病了,现下刚刚好。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老婆婆声音沧桑,亦有几分无奈。
许闲香微微动容,出声道:“婆婆,要不我下回想买直接去您那里取,您看成吗?您的折耳根我应该能全要了。”
老婆婆摆摆手,拒绝了:“哪能让你跑啊。你告诉我老婆子一个地儿,我老婆子虽说不怎么中用,腿脚还是能走动的。”
许闲香见老婆婆的反应,本想再试着说服,后转念一想,想来这样做老婆婆心里可能会易接受吧。
于是,她报了地址:“明悦街76号,您十日后来,言明是送货的便可。”
老婆婆点点头,表示记下了。
许闲香本来要走,又退回来:“婆婆,您将这些折耳根帮我包一下吧,我全要了。”
她带着包好的折耳根去了农户那里,还是之前卖土豆的那位。那位农户再见到她,开心地咧着嘴,全程笑盈盈的。
这回除了土豆,许闲香还将所需的一些其他菜与那农户问了一遍。农户本以为这回又是能卖出好些土豆,没想到另有惊喜。他详细说了所知的情况,只看许闲香如何决定。
许闲香安静地站在原地,太阳大剌剌照在她身上,她也没觉着热。过了一会儿,她与农户商量好都需送些什么菜,因为天气热,一次不便于送过多,就说好了隔几日送一回。
农户眉开眼笑,遇着她这么一个稳定的客源,不光自己家,还有亲戚家种的大部分菜也算有了出路,不用过于发愁。
为了避免出差子,到时候菜品供应不上影响了开业,许闲香与农户说明需要与他签订交货契书。农户之前并未遇到这种情况,而且他也不甚认识字,不敢随意签契书。
他一时拿不定主意,问了问近旁邻村的同乡。
“建康,你看这签契书可不可行?”他眉头皱成川字,眼角耷拉着。
叫建康的同乡恰好是个认识字的,听闻他说对方交货需要签契书,便与他言明了利弊。
“签契书虽说少见也不是不可。这契书一签,她不能轻易不要你的货,你也不能轻易断了她的货,算是对双方的一种约束吧。”
农户有了同乡分析,登时放下心来:“俺做买卖就图个心安,就怕旁人坑俺。要是这样,契书可以签。”
就这样,他请了同乡建康在一旁把关,与许闲香签好了契书。
许闲香走之前,他硬塞着送给了许闲香两袋子花生和毛豆。她推了半天,也没推掉,只好拎着去找二兔娘了。
她在早市转了两圈,也没看见二兔娘,手上拎着东西,还要回去做午饭,今日不便去月娘村里找她,只好悻悻地回去了。
许闲香回来后放了东西,去院子里看了看沉淀的洗面水。
上面一层面水已是清清亮亮的,隐约看得见已经沉淀到下面厚厚的面糊了。看这个样子,已是可以开始做凉皮了。
她微微倾斜着面桶,将上面的面水缓缓倒在一个大盆里。这期间她小心翼翼,恐怕一个不甚角度大了,上面的面水和下面的面糊混在一起,那她就白费了一番功夫。
桶内剩了一层浅浅的面水,之后她用大汤勺搅匀,她边搅拌边往里加了开水迅速搅匀,一边搅一边看着面糊的情况,看着有被烫得透明的面糊,她面不改色地搅了过去。
搅匀后的面糊会稍微稀一点,一勺舀起倒下,面糊如流水般顺滑细腻。
大火烧了水,水翻腾着大大的水泡,像是要从锅中跑出来似的。
许闲香在一个平底大盘上刷上一层熟油,舀一勺面糊倒上去,她两手抓着盘子的两边,快速地左右转了几圈,使面糊均匀地覆盖在盘子的每一处。
接着,大盘被她放在翻滚的热水上,面糊受了热迅速凝固成了半透明状,看着盘子里的面糊开始鼓着大泡泡,许闲香将盘子从锅中取出,又放在了盛了凉水的盆里。
方才还鼓鼓的泡泡瞬间消了下去,她伸手试了试温度,待盘子凉了将凉皮从揭下放在一旁。
如此重复,一张张透明的凉皮堆叠起来。
菜头瞅见了,硬要试一次。结果,面糊没熟透,取下来的凉皮碎成了几片。
他沮丧着脸:“香香,这张我吃。”
许闲香安慰道:“你只是不熟,多做几回就好了。”
再多的话她也没说,做吃食总会遇到不成事的。这时候,就需要反复地试,从中找出问题来。若是菜头因着一次凉皮失败而放弃学厨艺的想法……
许闲香一口气做了□□个人的量,累得她靠着榕树歇了半晌。
一转头,她看见菜头已恢复如常,脸上没了沮丧。
她不由开口问:“还想学厨艺吗?”
菜头果断问答:“当然。”
她想了想,交代了菜头去煮拌凉皮的调料水。凉皮好不好吃,调料水出了很大力。
菜头一听要去煮调料水,细细问了都需要什么料之外,认认真真地将调料洗干净,而后放进锅中熬煮。煮调料水的功夫,他又跑过来问:“香香,还有什么我可以做的?”
他兴冲冲的,圆圆的娃娃脸写着期待。许闲香不忍拂了他这份好意,又将调制麻酱的法子交予了他。是以,他一边看顾着煮调料水的锅,一边在一旁调麻酱。
许闲香歇得差不多时候了,起身将黄瓜切丝、面筋切了小块放一边备用。然后,她将蒜弄成蒜泥加了水和稀释开,醋也微微稀释。
她这边准备停当,菜头的调料水已煮好晾凉、麻酱也已调好。手起刀落,凉皮便被她切成宽窄均匀的条状,一张面皮拌一盘,准备好的调料分次加了进去。
待一盘拌好,她看着凉皮的颜色左思右想终是发现少了一个灵魂材料——辣椒油。
幸好,先前卖土豆时剩了许多辣椒面未用完,她起锅烧油,炸了辣椒油。
热油一入碗中,“呲呲”冒着热气,一股醇香而辣的味道散开。一个皮肤晒得黝黑的汉子恰好路过,闻见这股味道顿觉饿得不行,咧着嘴问:“小东家,这是啥子吃食,咋恁香嘞?”
未等许闲香开口,菜头忙着道:“辣椒油。”
那人原想细问,却被人叫走了。只是,闻过辣椒油的香气,又快到晌午,他总是不自觉地跑了神,脑子里全被刚才那香气占着了。
同伴拍了拍肩膀,示意他回神,却听见他说:“等这家开业了,一定要来吃!太香了!熬人!”
……
同伴一头雾水。
直到中午吃饭,同伴才明白他缘何发出这样的感慨。
摆在他们面前的又是一种从未听过的吃食:凉皮。
白而透明的面皮挂着麻酱、辣椒油、蒜末等调料,颜色斑驳,却是分外诱人。翠绿的黄瓜丝点缀期间,亦是这盘中少有的亮色,使得简简单单的凉皮颜值也额外有了层次。小块的蜂窝状面筋若隐若现,看着不甚起眼。
红油流淌、绿丝点缀、凉皮白嫩,隐隐的有股醋香阵阵扑鼻,工人们端着凉皮好一会没舍得动筷子。
方才那个人咂咂嘴,咽了咽口水,对着旁边人道:“我吃了!”
说话间,伸筷子夹了一口凉皮起来,半宽的凉皮挂着蒜末、花生碎,夹起来时麻酱、辣椒油兑成的汤汁顺着缓缓流下,在凉皮上留下斑驳痕迹。
待他一口吃了下去,凉皮嫩滑劲道又细腻无比,他舍不得将凉皮咬断,只好哧溜着,凉皮上沾着的汤汁流进嘴里、盘里,甚至吃得嘴角都是。
麻酱醇香浓厚,回味无穷,配着劲道细腻的凉皮,微酸的醋汁、微冲的蒜末混在其中,一口下去仿佛吃尽千般滋味,欲罢不能。
偶尔吃上一口黄瓜丝,爽利清脆,恰恰让被麻酱裹挟的味蕾得以喘息。此时,再加一小块面筋,面筋的蜂窝里劲满了汤汁,浓厚得几乎可以挤出来,吃起来劲道有嚼劲,满满的汁液席卷嘴中所有角落。
吃着吃着,会发现醇香背后竟然还藏着辣。这时,辣椒油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辣椒油香气丝丝密密,无声无息间将你整个舌尖味蕾包裹其中。
这种辣与麻酱的醇香交叠,醇香的后味是不着痕迹、无从躲藏的辣意,吃得人满头大汗,张着嘴“嘶哈嘶哈”,即便如此,这凉皮也是舍不下的。
这人被辣得嘴唇红肿,额间冒汗,伸手端了装酸梅汤的碗喝了。
请收藏本站:https://bi55.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