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登陆    用户注册
笔趣阁 > 我有虫洞去明末 > 第590章 成衣、布鞋、书店、读书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0章 成衣、布鞋、书店、读书会

第590章 成衣、布鞋、书店、读书会

    嘿嘿!汪鹏这个挂比,早就安排人提前接触。
相关的书籍也是早早的送上他们的案头,大明的文人不能一棍子都打死。
很多人只是有时代的局限性,没接触过先进的理念,汪鹏有啊!
这事还急不得,只有潜移默化中,将其化为已方的一员。
有钱有权的读书人都有出路,没钱没权的读书人别想出头。
这大明朝已经二百六十多年了,阶级固化到一定程度,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百分之八十的读书人,根本就别指望考上进士当官发财。
连宋应星、黄宗羲这样的人都考不上进士,可想而知,大明到了什么程度。
到现在为止,汪鹏也没打算和这个世界妥协。
他要建立的国度,和这个世界上已经出现的所有政体都格格不入。
也从没打算让原有的统治阶层,进入赤旗系统,大明的文官武将里有没有好人?有,很少,但是并不是没有。
比如毛帅、比如满桂、比如卢象升等等。
大明读书人有没有睁眼看世界的?有,也不多,很多人都是浑浑噩噩,想着金榜题名时,看尽长安花。
汪鹏认真思考过,以后对旧文人的处理,毕竟都是自己的同胞。
“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脑力劳动也是劳动。”
与其等到鼎革之时,让这些普通的底层的读书人茫然无措。
不如早一点,让他们主动、或被动的看清这个大明,换一条道路走走看。
军情局很多驻扎在各个城市的商业组,做敲门砖的一开始都是稀缺的辽东贵货。
站住脚后,就会在当地开一些东北日用品、工具、甚至是鞋帽成衣店。
别笑啊,当时城市居民的衣服,很少是成衣,大多是自己扯上几尺布,家里的女眷剪裁制作。
有钱人会有专门的裁缝,或叫制衣匠上门量体裁衣,很少有做好的衣服挂在店里卖的。
如果有,一般也是人家典当的旧衣物。
有人要说了,你哪里来的那么多布料,松江棉布了解一下!
就是现在的上海松江区,元代时棉花栽培地区就日渐扩大。
明太祖也大力提倡植棉,所以栽培棉遍及全国,棉纺织业也非常发达。
而松江自元代以来,逐步发展成全国棉织中心,其产量、质量均居全国首位。
松江地区每天所出的布匹要以万来计算,有这样的美誉: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松江布远销全国各地,有“衣被天下”的美誉。
这个时代,松江有一种优质棉布“三梭布”,布幅三尺余,细密如绸,坚实耐用,为当时最上等的棉布。
皇帝的御衣就是用三梭布制作的。按照《明史·卷八二》所记载,三梭布的价格非常昂贵。
成化年间每匹值二两白银,一般粗阔棉布仅值三、四钱白银。
曾经用它来折付官员俸粮,成化十六年(1480)每匹折粮30石。
汪鹏并没有准备现在就去击垮这些产业,红旗城和辽东的新式蒸汽驱动的织布机,主要是生产军队的服装,和海军的船帆。
民间使用的布匹缺口,则大量的从松江购买,也花不了多少钱。
军情局选择的成衣铺,也都是面向普通百姓的麻布或棉布衣物,丝绸类的很少。
价格都很便宜,比自己买布做衣服略贵一点。
城市里稍微有点余钱的很是欢迎,针脚细密,质量又好,还有分左右脚的布鞋,穿过就知道舒服。
衣服是红旗城制衣厂大规模制作的,除了保证军方和民间需求外,还能输出做产品。
而布鞋是就地发动所在城市里的妇女,从店里领取原料,按照式样制作,赚取手工费,改善生活。
除了店里带着卖,大批量的被当成军鞋运回红旗城,发到各个部门。
别小看这一点点的收入,对城市里,尤其是贫民家庭,也就意味着每天多一大碗米饭或是多加一道菜了。
军情局的女子队员,就是这样慢慢的渗入到一个个城市的边边角角。
和大妈大婶、嫂子小妹等等,建立起稳定的关系,物色合适的人手,迅速的发展自己的情报网。
别小看这条隐蔽战线,很多绝密的消息,就是从毫不起眼的女仆、女佣、洗衣妇、厨娘等这里汇总的。
现在针对读书人这个群体,各个站点又多了一个叫“新知书林”的联名书铺,装潢很简单,但是里面书籍如山。
采用开放式书架,有专门的阅读角,还提供免费茶水,有出恭之处。
这可就轰动全城,其实书铺的书价格已经很便宜了。
但是,还是有很多窘迫的穷书生买不起,只能假借着买书来看书。
店里的伙计,也都是在当地招的穷书生,书不外借,但是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浏览。
看的精彩了,还可以摘录,但是这边不提供毛笔,只有蘸水钢笔和墨水瓶白纸。
爱用不用,自己带笔可以,但是要自己带纸,就是这一点点的要求,居然让很多书生主动学着用硬笔。
哎呀,刚开始不习惯,用惯了还真省事。
书店里一个大大的“靜”字提醒着众人,不得大声喧哗。
但是看到精彩绝伦的地方,想一吐为快怎么办?
有专门的读书会小沙龙,在书店二楼,会有一个会客室一样的场所。
木椅茶桌,都是免费使用,大茶壶泡的大叶子茶不值钱,但是也很浓。
书友们三五一群,高谈阔论,各抒己见,也是极为快意。
国内的有净化版《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名著,他还没写),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顾炎武的名著,他也还没写),
《论秦始皇》《宋论》(王夫之的名著,他更没写)
国外的,有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笛卡尔的《论世界》《哲学原理》,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后世的净化版《矛盾论》等等。
各式各样新奇的观点、论断,和无法反驳的先进哲学思想,给这些大明的小知识分子冲击的三观动摇。
尤其是金陵的黄、顾本人看到自己未来的名著,那种发自肺腑的酣畅淋漓,难以言表。
尤其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更是触动心弦,热血上头。
这些读书会慢慢的变成讨论会,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很多不得志的读书人,告别家人,背起行囊,前往神秘的辽东。
去看看传说中的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模样。
有人深以为然,认同了赤旗的理念,很快就被吸纳进人才匮乏的组织。
也有人不认同赤旗理念,被遣送回乡。
道不同不相为谋,汪鹏从来不会去勉强或是祈求别人来认同自己的理念。
道理就在那里,无论你是承认还是不承认!
请收藏本站:https://bi55.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55.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