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额们顶不住哩,风紧扯呼!”
第653章“额们顶不住哩,风紧扯呼!”
哦豁,终于玩脱线了,大明朝廷也受不了杨鹤这个白痴浪费军粮,和抚恤银两。
换了洪承畴这个杀神,和曹阎王这样的人,不讲规矩,就想着拿首级换银子,这套才玩不转。
张献忠有些后悔没听义子张可望的话,非要来凑着热闹,结果中了官军的毒计。
(四大义子:老大孙可望、老二李定国、老三刘文秀、老四艾能奇都被赐姓张,除了孙可望成年人,其他的像李定国才十一岁,老三老四更小,现在都在张献忠老营的孩儿营)
张献忠这人野心非常大,绝对不可能屈居人下,他也想着一战成名当老大。
另一个历史上,他做到了,还建了大西国。
这个时代,他可还不是纵横大江南北,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名震天下的八大王。
现在只是一个稍微有点势力的“义军”而已。
张献忠这边被打的节节败退,其他三处也是丑态百出。
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现在也只有集合人马往南跑一条路
眼看着左右两边的罗汝才和马回回都带着数百骑兵硬冲了过来。
外围的“官军”也未阻拦,反而是放他们合并一处。
“黄虎!(熟人喊张献忠的昵称)失风哩,赶紧撤哇,北面的满天飞、闯塌天、过天星他们或死或降,额们这边也顶不住哩,风紧扯呼!”
罗汝才也是盔斜甲歪,火急火燎的喊道,往日的阴谋诡计,啥也使不出来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啥脑洞也没用。
马回回中了流弹,右胳膊被轰折了用布吊在胸前,在马上摇摇欲坠。
他也是面色苍白,咬着牙也是一个劲的催促快走,赶紧退回晋南老营。
三家凑一凑也有千骑,耳听着其他三面的喊杀声越来越小,估计是凶多吉少。
张献忠也不再保留实力,大喊一声:
“伙计们、孩儿们跟额杀出去哇!”
生死关头,也不失枭雄本色,众骑兵也是齐声呼喝,尖啸着催马冲阵。
一千多骑兵聚成一团,凶狠的往南边两个“官军”方阵,中间的两百多步通道硬闯,是死是活就看着一冲了。
冲过去就海阔天空,以图东山再起;
冲不过去,那就怪自己命薄,早死早超生吧!
至于其他的手下,咳咳!自求多福吧!
……
列成方阵的两个民兵师,两支大军中间这条两百多步宽的空档,看起来很是无害。
同样是盾牌和长枪,锋利尖锐的三棱枪头,让马匹不敢靠近。
每个民兵师,三旅九团的编制,每个旅的三个团里,其中一个团的佛郎机重火绳铳团。
一个团一千二百多人,可是有五百多支被笑称为“抬铳”的重铳,。
布万人大方阵的时候,八个冷兵团每个边两个团一字排开。
师长手里掌握这一个冷兵团的预备队,随时补充到受敌面。
三个团一千五百多支抬铳,就被灵活机动的调配。
眼看这边的“义军”集合了骑兵开始踏上预设的陷阱,两边的民兵师师长都乐了。
看似两百多步的距离很宽,其实都在两边的重铳射程之内。
“砰砰砰砰!”
当骑兵冲进通道之后,两边合计有两千多支的重铳,就开始猛烈的开火。
对身处其中的“义军”骑兵来说,那是苦不堪言。
两边的交叉火力,那是躲没处躲,藏没处藏,一两重的铅弹,连野猪都能一铳放翻,更何况是马匹和脆弱的人体。
本身“义军”的骑兵就没几个能有一身正经的甲胄,大多是个皮甲。
甲重了,马也驼不动。
也就是几个头目身上有像模像样的甲胄,马甲更是想都不要想。
一千多的骑兵,在这条并不长的死亡通道里,被揍得人仰马翻。
摔倒在地的人和马又阻挡了后面的骑兵,有撞成一团的,有不顾下面同伙,直接跃马践踏的。
都是只恨爹娘没给他们生个翅膀,要是能飞过去才好。
密集的排铳之下,真正逃出来的不到四百骑,一大半人被扔在了这条死亡通道里。
幸免一死的八大王,看着身边惊慌失措,拼命策马狂奔的手下,也是感慨万千。
要不是刚刚忠心的亲卫们,在两边护着,用自己的身体帮他挡铳子,估计也就冲不出来了。
曹操也逃出来了,手下还有几十个骑兵。马回回右臂断了,控不住马,估计也摔死或被打死了。
没等他们松一口气,闷雷式的马蹄声就在前方响起。
八大王终于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具装甲骑,这次出兵的目的,就是想搞到这个大杀器。
可惜,也就看看而已!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大将单挑啥啥啥的。
都是跑到极速的战马,迎面而来,没有一丝可犹豫的机会。
从听到蹄声到看见对方,再到互冲,就是几息的事情,连转向逃跑的念头都不要多想。
张国华这一军主帅,居然亲自带骑兵对战。
也没有人奇怪,鹏大帅都亲自带兵冲阵,就这传统。
见敌即战,弟兄们跟我上,而不是弟兄们给我上,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和敌军散乱无序的骑队不同,高速冲击的四百红巾军铁骑,依然竭力的保持着一百人一排的队列。
第一排的一百具装甲骑,用的可是红武军骑兵不会使用的骑枪。
骑兵高速对冲的时候,别指望玩什么骑射,能控住马都算是专业的骑兵了。
后面三排都是胸甲马刀骑兵,他们半蹲在马上,屁股离开马鞍,随着马匹的起伏而有节奏的起伏。
一个师父教出来的徒弟,都是把马刀斜上向前伸出。
张国华在第二排的中间,同样的姿势,高举着锋利的“恰西克”马刀。
这是通过骑兵考核后的奖励,不是每一个骑马的人都叫骑兵。
这种对冲,只有一刀的机会,先出手的就占优势。
而斜劈的力量最大,即使砍不死身穿甲胄的对手,也能砍伤,或砍下马去。
所谓的墙式冲锋,并不是连环马,拐子马那种紧靠在一起的战法,这种看上去很美,但是都被历史无情的淘汰。
中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便于马刀施展得开。
在生死碰撞即将到来之际,张上校用尽力气虎吼一声:
“骑兵营!进攻!”
请收藏本站:https://bi55.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55.cc
哦豁,终于玩脱线了,大明朝廷也受不了杨鹤这个白痴浪费军粮,和抚恤银两。
换了洪承畴这个杀神,和曹阎王这样的人,不讲规矩,就想着拿首级换银子,这套才玩不转。
张献忠有些后悔没听义子张可望的话,非要来凑着热闹,结果中了官军的毒计。
(四大义子:老大孙可望、老二李定国、老三刘文秀、老四艾能奇都被赐姓张,除了孙可望成年人,其他的像李定国才十一岁,老三老四更小,现在都在张献忠老营的孩儿营)
张献忠这人野心非常大,绝对不可能屈居人下,他也想着一战成名当老大。
另一个历史上,他做到了,还建了大西国。
这个时代,他可还不是纵横大江南北,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名震天下的八大王。
现在只是一个稍微有点势力的“义军”而已。
张献忠这边被打的节节败退,其他三处也是丑态百出。
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现在也只有集合人马往南跑一条路
眼看着左右两边的罗汝才和马回回都带着数百骑兵硬冲了过来。
外围的“官军”也未阻拦,反而是放他们合并一处。
“黄虎!(熟人喊张献忠的昵称)失风哩,赶紧撤哇,北面的满天飞、闯塌天、过天星他们或死或降,额们这边也顶不住哩,风紧扯呼!”
罗汝才也是盔斜甲歪,火急火燎的喊道,往日的阴谋诡计,啥也使不出来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啥脑洞也没用。
马回回中了流弹,右胳膊被轰折了用布吊在胸前,在马上摇摇欲坠。
他也是面色苍白,咬着牙也是一个劲的催促快走,赶紧退回晋南老营。
三家凑一凑也有千骑,耳听着其他三面的喊杀声越来越小,估计是凶多吉少。
张献忠也不再保留实力,大喊一声:
“伙计们、孩儿们跟额杀出去哇!”
生死关头,也不失枭雄本色,众骑兵也是齐声呼喝,尖啸着催马冲阵。
一千多骑兵聚成一团,凶狠的往南边两个“官军”方阵,中间的两百多步通道硬闯,是死是活就看着一冲了。
冲过去就海阔天空,以图东山再起;
冲不过去,那就怪自己命薄,早死早超生吧!
至于其他的手下,咳咳!自求多福吧!
……
列成方阵的两个民兵师,两支大军中间这条两百多步宽的空档,看起来很是无害。
同样是盾牌和长枪,锋利尖锐的三棱枪头,让马匹不敢靠近。
每个民兵师,三旅九团的编制,每个旅的三个团里,其中一个团的佛郎机重火绳铳团。
一个团一千二百多人,可是有五百多支被笑称为“抬铳”的重铳,。
布万人大方阵的时候,八个冷兵团每个边两个团一字排开。
师长手里掌握这一个冷兵团的预备队,随时补充到受敌面。
三个团一千五百多支抬铳,就被灵活机动的调配。
眼看这边的“义军”集合了骑兵开始踏上预设的陷阱,两边的民兵师师长都乐了。
看似两百多步的距离很宽,其实都在两边的重铳射程之内。
“砰砰砰砰!”
当骑兵冲进通道之后,两边合计有两千多支的重铳,就开始猛烈的开火。
对身处其中的“义军”骑兵来说,那是苦不堪言。
两边的交叉火力,那是躲没处躲,藏没处藏,一两重的铅弹,连野猪都能一铳放翻,更何况是马匹和脆弱的人体。
本身“义军”的骑兵就没几个能有一身正经的甲胄,大多是个皮甲。
甲重了,马也驼不动。
也就是几个头目身上有像模像样的甲胄,马甲更是想都不要想。
一千多的骑兵,在这条并不长的死亡通道里,被揍得人仰马翻。
摔倒在地的人和马又阻挡了后面的骑兵,有撞成一团的,有不顾下面同伙,直接跃马践踏的。
都是只恨爹娘没给他们生个翅膀,要是能飞过去才好。
密集的排铳之下,真正逃出来的不到四百骑,一大半人被扔在了这条死亡通道里。
幸免一死的八大王,看着身边惊慌失措,拼命策马狂奔的手下,也是感慨万千。
要不是刚刚忠心的亲卫们,在两边护着,用自己的身体帮他挡铳子,估计也就冲不出来了。
曹操也逃出来了,手下还有几十个骑兵。马回回右臂断了,控不住马,估计也摔死或被打死了。
没等他们松一口气,闷雷式的马蹄声就在前方响起。
八大王终于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具装甲骑,这次出兵的目的,就是想搞到这个大杀器。
可惜,也就看看而已!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大将单挑啥啥啥的。
都是跑到极速的战马,迎面而来,没有一丝可犹豫的机会。
从听到蹄声到看见对方,再到互冲,就是几息的事情,连转向逃跑的念头都不要多想。
张国华这一军主帅,居然亲自带骑兵对战。
也没有人奇怪,鹏大帅都亲自带兵冲阵,就这传统。
见敌即战,弟兄们跟我上,而不是弟兄们给我上,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和敌军散乱无序的骑队不同,高速冲击的四百红巾军铁骑,依然竭力的保持着一百人一排的队列。
第一排的一百具装甲骑,用的可是红武军骑兵不会使用的骑枪。
骑兵高速对冲的时候,别指望玩什么骑射,能控住马都算是专业的骑兵了。
后面三排都是胸甲马刀骑兵,他们半蹲在马上,屁股离开马鞍,随着马匹的起伏而有节奏的起伏。
一个师父教出来的徒弟,都是把马刀斜上向前伸出。
张国华在第二排的中间,同样的姿势,高举着锋利的“恰西克”马刀。
这是通过骑兵考核后的奖励,不是每一个骑马的人都叫骑兵。
这种对冲,只有一刀的机会,先出手的就占优势。
而斜劈的力量最大,即使砍不死身穿甲胄的对手,也能砍伤,或砍下马去。
所谓的墙式冲锋,并不是连环马,拐子马那种紧靠在一起的战法,这种看上去很美,但是都被历史无情的淘汰。
中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便于马刀施展得开。
在生死碰撞即将到来之际,张上校用尽力气虎吼一声:
“骑兵营!进攻!”
请收藏本站:https://bi55.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