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登陆    用户注册
笔趣阁 > 大朙药丸 > 第五十一章 十二品官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一章 十二品官制

第五十一章 十二品官制

    这不仅仅是米价的问题,还关系着银子的购买能力。
如一个正七品,本该支发米俸一年九十石,除了每人每年实发的十二石养家口粮外,余下的就折算银子、布、钞,最后再折成银子,合二十七两左右。米俸、银钱加起来的正式工资,折算后也就三十五两银。
算上各种勉强能见光的收入,一个七品官的年俸约在五十两。
收入再高……那肯定是其家人有经商天赋,纯属额外收入。
周道登偷懒,直接照搬明朝的品官年俸,只是将折俸取消,改为米、钱实发。
吕维稍稍想了想,说:“七品县令年俸九十石,比之两汉县令长之四百石、六百石远远不如。”
周道登小声回答,仿佛怕伤到某人的脸面:“道主,汉官六百石年俸折算到今日,正好九十石重。”
吕维恍然,不以为意,反问:“不想汉、明之间度量衡差距如此巨大……那为何两汉贪腐之风尚可抑制,而大明无官不贪?”
“不是今人本X贪鄙,也不是两汉官吏秉X清廉,而是时代在发展。两汉官员支取俸禄,足以供养家庭之需。而今日之天下物产丰饶且华美,奢侈攀比成风,官场人情往来又多繁复。一样的俸禄,今日之官就显得捉襟见肘,本X不贪的人也就浑水摸鱼,成了贪官。无人不贪,又以法不责众壮胆,贪墨之风高涨,难以压制。”
“因而,凡承天使司所属,罢免种种折俸之余,还要做些改变。就先从俸禄开始,今后只发银钱,同时取消种种补贴。”
吕维拿起公文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年俸数据,仅仅只是稍作考虑,就说:“九品官制颇为不妥,自唐宋以来官吏泾渭分明,为官者多无G练之才,为吏者苦无升迁之望,蹉跎年华有才者不得用,无才者窃
居高位,误国误民。因而,凡我承天使司所属,更易为十二品官制,即官阶二十四级。”
“道主圣明!”
周道登当即屈身长拜,卢象升也跟着行礼,反正这辈子长生有望,已不在乎T制更改。进士、文官、清流垄断上升空间,自然弊大于利……对国家来说就毫无利益可言。
按着大明官制,吏也是能升迁的,三年一考,一级级转上来,再经过吏部考核后,也是能当个县丞、知县的,从而走上品官升迁渠道。
这是国初时的情况,那时候还能执行。
就现在的吏部,的确每年都会审批、通过并委任一大批胥吏升上来的县官。可国初时要吏部考核,要验明正身考进士那样考一遍。
现在呢?那么多够资历的吏员在排队等候,可吏部那么忙,哪有时间面试、考核?
所以都是成批签发考核文书,这就导致买官、卖官存在C作空间,有个专有名词,叫‘飞过海’,即花钱让自己的档案不需要排队,越过排队的档案人海,直接被签发、授官。既然面试都不需要,那你花钱到位,没有档案也能弄出一个档案来!
吕维不清楚这些事情,反正潜意识里就认为大明朝的官是官,吏是吏,J乎是永不相J的两条线。
心中主意打定,他一伸手,卢象升就递来一叠空公文,吕维抬手抹过,一串串字迹出现,是十二品官制的待遇、升迁年限和部分说明。
首先是官F,他从上到下简单分成四个大类,第一类是天官,一二三品官,FSe尚紫,配绯Se,以功勋升迁;第二类是堂官,四五六品官,FSe尚绯,配青Se,四年一考;第三类是地官,七八九品官,FSe尚青,配白Se,三年一考;第四类是执事官,FSe尚白,配黑Se,两年一考。
请收藏本站:https://bi55.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55.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