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登陆    用户注册
笔趣阁 >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 认干亲再下考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认干亲再下考场

认干亲再下考场

    小厮进去通报的功夫,李姝看了看丁家的房屋。一处两进的院子,青瓦黛墙,如意门占了半间屋子宽,小小的门廊下三层台阶,大门上贴着一对红对联。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位中年壮汉带着小厮一起出来了。壮汉走路有些一瘸一拐的,人看起来虽然英武,但脸色却有些颓废。
赵世简还不等他出来,立刻上前抱拳行礼,“前辈。”李姝也忙上前屈膝行了个礼,“妾李氏见过丁大人。”
丁大人笑了笑,“老弟和弟妹来了,叫什么前辈,咱们平辈称呼就行,快请进。”
三人刚绕过影壁,只见垂花门下站着一位中年妇人,身穿靓蓝色褙子,头上只插了一根银钗,脸上略施薄粉,面含微笑,身后跟着一个丫头。
丁大人笑道,“这是内子。”
赵世简忙低头,躬身行礼,“见过嫂夫人。”
丁夫人屈膝行了个礼,“赵大人。”
李姝又上前行礼,口称嫂夫人。
丁大人对丁夫人说道,“你带着弟妹进去歇着,我陪赵兄弟在前院。”
丁夫人带着李姝进了后院。
因丁家太爷和老太太还在,丁大人夫妇住在东厢房,西厢房是两个孩子的住所。
丁家三代单传,人口少,故而一直住着这两进小院。
丁老太爷出去遛弯了,丁老太太在正房,正在抚摸她的大黄猫。李姝跟着丁夫人一起,给丁老太太请了安。
老太太是个慈祥人,但耳朵有些不清楚。丁夫人本来说话柔柔的,对着老太太,却要趴在她耳朵边大声喊,“阿娘,这是官人同僚赵大人家的娘子。”
老太太听明白了,“噢噢,侄媳妇快坐。侄媳妇真年轻,哟,这孩子长的真好。”
李姝笑了,“谢过您的夸奖。”
老太太根本没听见,仍旧摸着庆哥儿的小胖手,一顿的夸赞。
李姝有些哭笑不得,丁夫人小声说道,“我们老太太耳朵有些听不大清楚,弟妹见谅。”
李姝忙道,“嫂夫人客气了,老太太看起来这般和蔼,听见听不见的,又有什么打紧的。真要是什么都听不见,反倒少了好多烦恼哩。”
丁夫人笑了,“弟妹说的有理。”说完,她嘱咐身边的丫鬟,“把二娘子叫来。”
丫鬟走后,李姝再次起身,给丁夫人正经行了个大礼,“听官人说,征北途中,多得丁大人照看。本来早就该来看看大人和嫂夫人,无奈官人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御林军,昨儿才回来。请嫂夫人见谅,也谢过丁大人的恩情。”
丁夫人忙扶起她,“弟妹客气了,官人说赵大人年轻有为,能结识赵大人这样的少年英才,他打心眼里高兴呢。征北战役中,危险重重,他们既是同僚,又一起上战场,原就该相互帮衬。”
李姝又谢道,“我家官人年轻,懂的少,若不是丁大人的看顾,说不得要多冒多少风险。官人不在家的日子,我整日忧心,如今她平安归来,我如何不感谢丁大人呢。他稍微分一分神看顾一下我家官人,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救命之恩了。我们老太太和老爷也一再嘱咐我们,一定要好生谢过丁大人。”
丁夫人忙客气道,“弟妹不用这般客气,这也是他们之间的缘分。好在都平安归来,也都升了官了,算是皆大欢喜。”
丁老太太忽然插嘴道,“侄媳妇,你几个孩子呀”
李姝忙回答道,“回大娘,我就这一个。”她怕老太太听不见,声音比较大,还竖起了一根手指头。
老太太听懂了,点点头,“侄媳妇命好,头一胎得男。我生了三个女儿才得了儿子,儿子媳妇也是得了两个女儿才得了孙子。”
李姝有些尴尬,这个话题她实在不好评价。
恰巧,丁二娘子来了。
李姝忙看向丁二娘子,丁二娘子十三四的样子,亭亭玉立,迈着细碎的小步子,上前行礼,“巧娘见过婶娘。”
李姝忙拉了她起来,“你叫巧娘呀,真是巧呀,咱们同名呢。”
丁夫人笑了,“这般巧倒是冲了弟妹。”
李姝摇头,“什么冲不冲的,名字罢了,谁都能叫。我姓李,单名一个姝字。但承蒙宫里太后娘娘抬爱,给我个外号叫巧娘子。”
丁夫人立刻抚掌大赞,“哎呀,没想到弟妹就是那个巧娘子呀,真是,这可真是。巧娘,快给你婶娘再行个礼,你婶娘可是有大功劳的。”
李姝还不等巧娘再次行礼,拉住了她,“嫂子,那不过机缘巧合得了个东西,太后娘娘厚爱,给了我个美名,这天底下比我巧的娘子多着呢。嫂子不知道,我小时候女红不通,后来才好一些,如今呐,就靠着这个美名来撑场面呢”
丁夫人笑了,“弟妹这般活泼,我跟弟妹说话都能一下子年轻几岁。”
李姝一边笑,一边从手腕上撸下个翠玉镯子,戴到巧娘手上,“我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个镯子,给巧娘带着玩。”
巧娘看了一眼丁夫人,丁夫人点点头,巧娘忙道谢,“谢过婶娘。”
李姝拉着巧娘坐下了,一叠声地夸赞,“嫂子真是教女有方,巧娘这般懂礼乖巧,我一看了,就恨不得这是自己的女儿才好。”
丁夫人笑了,“弟妹要是喜欢,把她带回去。我整日都要愁死了,明年就要出门子了,东西还差的多呢,整日不想拿针线,到了婆家可怎么办哟。”
巧娘忙嗔了丁夫人一口,“阿娘”
李姝笑道,“嫂子要是舍得,我可不就把她带回去了。”
老太太在一边听懂了,忽然插了一句嘴,“侄媳妇,你要不嫌弃,不若认她做个干女儿。让她也沾沾侄媳妇的福气,以后也能子孙满堂。”
李姝愣了一下,立刻反映过来,“哎呀,大娘说道我心坎里去了,什么福气不福气的,我就是喜欢她这样乖巧听话。嫂子可舍得呀”
丁夫人本来也被婆母说的愣住了,但一想时下认干亲也比较多,无非是多走份礼,听官人说赵大人为人不错,倒是可以来往。
又见李姝不反对,丁夫人立刻也笑意盈盈,“弟妹不嫌弃,我可有什么舍不得的。弟妹不知道,这丫头看着乖巧,其实淘气的很。弟妹真收了她做干女儿,我以后可算能省一半的心了。”
巧娘会意,立刻起身,给李姝行礼,“女儿见过干娘”,然后要跪下磕头。
李姝忙拉着她,不让她磕头。
丁夫人劝道,“弟妹,既是认干亲,就让她把大礼行完,这样以后说起来,才名正言顺,弟妹只管坐下受礼。”
李姝不再拦着,也坐下了,丁家的丫鬟放了个跪垫在李姝面前,巧娘磕了三个头,算是认了这个干娘。
李姝高兴地拉了她的手,立刻又从头上拔下一根金步摇,插戴到她头上,“乖,干娘今儿也没带什么,明儿我让人来接你,你到干娘那里住两天,干娘再好生打扮你。”
巧娘脸红红的,“谢过干娘。”
李姝立刻吩咐玉娘,“去,跟二爷说,我替他收了个干女儿,问他身上有什么好东西,给女儿做见面礼。”
然后又对丁太太说,“嫂子,认干亲要办酒席的,我回去了,就通知亲朋,办两桌酒席,让巧娘认认家里人。”
丁太太忙道,“弟妹不用客气,这是咱们两家的交情,何必说给外人听,只咱们自己热闹热闹就可以了。”
李姝忙解释道,“我听嫂子的,只是我家里虽然婆母不在了,但我们老太太还在,还有我公爹和大哥大嫂,这些都是自家人。”
丁夫人听过后,不再反对。
老太太也听懂了,与丁太太一起笑了,“巧娘这下子可好了,怎么样,阿奶厚着脸皮,帮你认了对能干又有出息的干爹干娘。”
大伙儿都笑了。
丁太太看了眼巧娘,“巧娘,你去前院,给你干爹行个礼。”
李姝吩咐玉娘,“你带着二娘子过去。”
巧娘跟着玉娘一起到了前院,刚进前院客厅,见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男子和阿爹坐在一起说话,忙低了头,走上前去,先给丁大人行礼,“阿爹。”
丁大人点点头,“既是认了干爹,给你干爹行大礼。”
巧娘的丫鬟忙把跪垫放在赵世简面前,巧娘先墩身行礼,“女儿见过干爹,”然后跪下磕了头。
赵世简忙起身,虚扶了她一把,“姐儿快请起,明儿得空家去玩耍,你干娘成日一个人在家,你去了,她可算有个说话的人了。”
说完,他把自己随身佩戴的一块玉取下来,给了巧娘,“干爹也没甚好东西,这块玉,你拿去玩。”
巧娘再次行礼,“谢过干爹。”
过了一时,玉娘带着巧娘回来了,“二奶奶,二爷说,二奶奶只管明儿接了姐儿去咱们家长住。姐儿明年要出阁,咱们也给她预备些嫁妆。”
认过了干女儿,中午,大伙儿又热热闹闹吃了顿饭。
吃过饭后,夫妻两带着儿子一起走了。走前,李姝拉着巧娘的手,“明儿我让人来接你,一定要去。”
巧娘笑着点头。
路上,李姝坐在车里,笑着对赵世简说道,“官人,我给你认了个干女儿,你没意见吧。”
赵世简摸摸儿子的脸,又摸摸她的头发,“怎么会,娘子喜欢,认十个八个都行。再说了,丁大人教我良多,我无以为报,咱们对他的儿女好一些,总能让他开怀一些。娘子不知道,丁大人腿瘸了,心里不痛快,总觉得旁人在背后骂他死瘸子,若不是为了当差,他都不想出门。”
李姝正色道,“丁大人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才瘸了腿,这个是英雄所为,怎会有人敢说闲话。”
赵世简摇摇头,“无人笑话他,他自己心里想不开。以后我多来看看他,再帮他看看他家大郎的功课。丁大人说什么都不同意孩子从武,只一心让他读书考科举,可丁大人哪里能指导得了他,听说我要指点他家大郎,他总算能展颜了。”
两口子一路说着,很快到了家。
第二天,赵世简一大早又去了御林军。
赵世简刚出门,李姝就打发墨染和玉娘一起,雇了辆车,去把巧娘接了过来。
巧娘穿得簇新新的来了,一进门先行过礼,然后笑嘻嘻说道,“干娘,我来了。”
李姝笑道,“快坐下。”
巧娘坐下了,“干爹呢”
李姝回道,“你干爹去御林军了,走前嘱咐我,要好好带你玩两天。说真的,我还没养过女儿呢,你们家常都喜欢干什么呀”
巧娘想了想,道,“干娘,我如今在家里整日做针线呢,以前相熟的小姐妹们,有的出阁了,有一些跟我一样做针线,太小的,说不到一起去。”
李姝笑道,“可不就是,我原来快出阁时,做了一年多的针线,整日头昏眼花的。还好有玉娘和我嫂子帮忙,不然,指望我一个人,要做到下辈子去了。”
巧娘听了哈哈大笑,二人说是母女关系,其实李姝今年才十七,比巧娘大了四岁,比巧娘的姐姐才大了一岁,二人做姐妹也是使得的。但名分在那里,不能岔了辈分。
李姝又吩咐玉娘,“把家里的果子给巧娘端一些,还有我的红茶也上一些。巧娘,你喜欢吃什么”
“干娘,我吃什么都可以的,我不挑嘴。”
李姝只把她当妹妹,“趁着还没出阁,不要太约束自己,到了婆家,规矩多着呢。”李姝本来还想问她婆家是哪一天,家里有哪些人,又怕她害羞,就没问。
李姝怕巧娘不自在,又吩咐封娘,“去,请曲大奶奶和曲家两个小娘子过来。”
过了一会儿,曲大奶奶带着两个女儿过来了。
李姝忙起身迎接,“曲大嫂子来了。”
曲大奶奶笑道,“听说弟妹家来了娇客,我带着女儿们一起来玩耍。”
李姝立刻拉了巧娘起身,巧娘跟曲大奶奶行了个礼,曲大奶奶两个女儿叶娘和露娘也给李姝见了礼,李姝笑道,“大嫂子看看,平日你有两个女儿,我看着眼馋,如今我也有女儿了。”
曲大奶奶也笑了,“恭喜弟妹,得了个这样好的女儿,看这容貌,看这气度,哪一样都不差的。”
李姝给巧娘引荐,“这是叶娘,和你同年,比你小月份,这是露娘,才八岁呢,你们一起玩。叶娘也说了人家,你们如今定是能说到一起去的。”
三个小女娘坐到了一起,叶娘温婉,露娘活泼,巧娘虽然在家里乖巧,但今儿出了门,也不再那么拘谨,很快和叶娘说到了一起。
曲家母女坐了大半个时辰,然后回家去了。
李姝中午带着巧娘一起吃了顿饭,然后让她睡在了东厢房。
下午,李姝带着巧娘一起,去了附近常去的绸缎庄,给巧娘扯了布,预备给她做两身鲜亮衣裳,然后又另外买了一匹绸缎、一匹绢布、两匹棉布,算是给她的添妆。然后,李姝又带着巧娘去了银楼,给她打了成套的一套金首饰。
一个下午,李姝在巧娘头上花了一百多两银子。
巧娘刚开始连连拒绝,李姝说她,“你叫我一声干娘,我自然要给你添妆,这也是你干爹一再吩咐我的。再说了,以后就算你出阁了,咱们还要长久走动的,又不在这一时。”
巧娘只得都接了,夜里,赵世简回来了,也温声嘱咐她,“我和你阿爹在战场上是过命的矫情,你到了这里,就跟自己家一样。”
巧娘笑道,“干爹说的我都记下了,今儿干娘给我买了好些东西,我还没叫几声干爹干娘,就得了这么多东西。”
赵世简笑道,“你干娘给你的,你就接着,她喜欢你才给你呢,她不喜欢的人,她理都不理。你多住几天,让你干娘带着你到处逛逛。”
三个人一起带着庆哥儿吃了夜饭,夜里,巧娘仍旧带着丫鬟芳草住在东厢房。
第二天,李姝又带着巧娘去了柿子树巷,孙氏见了巧娘也喜欢,“哎哟,弟妹从哪里认的干女儿,人才这般好,看的我都眼馋。”
李姝笑了,“大嫂眼馋啊,那赶紧自己生一个。”
孙氏哈哈大笑,“我倒想自己生一个呢,要是能生个女儿,我也就儿女双全了。”
李姝安慰她,“大嫂子莫急,煦哥儿也大了,想来弟弟妹妹也快了。”
孙氏头一回见干侄女,也给了见面礼,李姝让巧娘收下了,然后又带着她去了登高巷。
老太太见她忽然带了个小女娘过来,刚开始心里还纳闷,难道简哥儿媳妇要给简哥儿纳妾这也不像啊,年纪这样小,简哥儿媳妇一向也不是个大度的啊。
等李姝说明了,老太太心里骂自己,该死的老背晦,净胡思乱想,幸亏没问出来,不然就要打脸了。
老太太虽然心里骂自己,脸上却笑的像朵菊花一样,“好孩子,快来,都坐下。”
等两人座下,老太太又拉着巧娘的手,高兴地问她多大了,家常在家干什么,爱吃什么,爱玩什么,可曾读过书。
巧娘都乖巧地一一回答了。
余氏在一边笑道,咱们这几家,“就是小女娘太少了”。
李姝开玩笑,“大娘可愁什么,嫂子们这样年轻,大娘以后多的是孙子孙女,就怕您抱不过来呢。”
一窝子女眷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中午,赵老太太留李姝母女在登高巷吃了饭,又叫来了孙氏母子,李姝也不客气,跟着余氏和吕氏等人说说笑笑,一起吃了顿中饭。
赵书政听说了,中午没有回家吃饭,并让小厮回家给余氏传话,好生招待侄媳妇和侄孙女。
吃了饭,李姝要带着巧娘走,老太太和余氏等人又给了巧娘见面礼。
老太太还问李姝,“既然是正经认干亲,要不要办个酒席”
李姝笑道,“还是老太太想得周到,我也预备办两桌酒席,就咱们家四房人,我再把巧娘父母兄弟也请来,以后,两家就是正经亲戚了。”
老太太点点头,“合该这样,这孩子父亲和简哥儿要好,认个干亲,两全其美。”
说完,又怜爱地拉着巧娘的手,“好孩子,以后跟着你干娘常来。”
巧娘乖巧地应了。
告别过后,李姝带着巧娘跟着孙氏先去了柿子树巷。
路上,孙氏忽然收敛了笑容,“弟妹,有件事儿我要跟弟妹说一声。”
李姝见她这般慎重,也正色道,“何事大嫂请说。”
孙氏叹了口气,“这事儿,原不该我们管的,但阿娘不在了,我只得讨这个嫌了。弟妹不知道,家里庄姨娘,大概是有了身孕了。”
李姝奇怪道,“大嫂不能确定吗”
孙氏苦笑道,“她也不明着跟我说,但我发现她快两个月没换洗了,而且,她近来总是远着公爹,我猜估计是有了。想来她怕洪姨娘使坏,不敢说实话吧,想等胎坐稳了再说。”
李姝点头,“那应该是跑不了了,大嫂,这是喜事,咱们早些请个大夫给她看看。”
孙氏犹豫道,“公爹还不知道呢,再说了,我不知道官人和二叔是如何想的。”
李姝理解孙氏的意思,“大嫂所虑不无道理,只是,两个姨娘这样年轻,生养孩子是必然的。大嫂不若先和大哥通个气,我今儿夜里也跟官人说一声。大夫还是要请的,不早些过了明路,忽然肚子大了,哪里能说的请。她是咱们家正经聘进来的姨娘,这样瞒着,本就是她不对。”
孙氏点点头,“那就照弟妹说的来。”
妯娌两个到了柿子树巷,两个姨娘都出来打了招呼。
李姝仔细看了看庄姨娘,只见她不施粉黛,素面朝天,心里就有了数。
当天夜里,李姝趁赵世简歇下了,吹了灯后,在黑暗中和他说话。
“官人,阿娘走了几年了”
赵世简听她忽然这样问,心下算了算,“快六年了。”
李姝忽然叹了口气,“官人,你说,阿娘心里,到底想让阿爹如何过呢。”
赵世简闷声说道,“我也不知道。”
李姝转身,摸了摸他的头,“官人,庄姨娘好像有身孕了。”
赵世简忽然浑身紧绷了起来,过了好一阵子,他又闷声说道,“我知道了。”
李姝在黑暗中把他的头揽了过来,“官人,你还有我呢,还有庆哥儿。阿爹对你们兄弟的心,也不会变的。”
赵世简没说话,把头在她胸口蹭了蹭,过了半天,瓮声瓮气说道,“娘子放心,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我都二十了。阿爹纳妾时,我就知道会有这一天的。”
李姝忽然说道,“说起来,官人今年二十整岁了,是不是该办个加冠礼再找人给官人取个字我的及笄礼就没办呢,我阿爹也没给我取字。”
赵世简被她一打岔,少了些伤感,忙说道,“我如今在御林军当差,也不得闲,休沐日只想在家陪伴娘子和庆哥儿。什么加冠礼,咱们家又不是豪门世家,不讲那些臭规矩。等庆哥儿长大了,给他办就是了。”
夫妻两个一边说着话,一边睡着了。
第二日,李姝让墨染和玉娘一起,把巧娘送回去了。她自己带着封娘和文崖,又回了柿子树巷。
孙氏跟她说道,“弟妹,昨儿我跟官人说了,我们又一起告诉了阿爹,阿爹立即找了附近的大夫来看,果真是有了。”
对于庄氏故意隐瞒身孕的事,赵书良不太满意,虽然给了她赏赐,当天夜里又歇到了洪姨娘屋里。
丁夫人见巧娘带回来一堆东西,直咂舌,“你这个丫头,去你干娘家做土匪去了。”
老太太直笑,“好了,二丫头别听你阿娘的,多叫几声干娘,又不掉块肉。看看,这料子,这头面,这可都是真的。”
丁夫人笑得很无奈,只得让巧娘赶紧给干爹干娘一人做一身衣裳加一双鞋。巧娘机敏,忙问玉娘要了干爹干娘的尺寸。
玉娘走了后,巧娘就带着芳草,日的功夫,就做出了两身衣裳和两双鞋,丁夫人打发家里婆子送到了如意坊。
时间呼拉拉地过,快过年的时候,景平帝忽然宣布,明年重开武举。
文官们自然是赞同的,一些功勋世家把持军政,是该给他们换换血了。不然时间一久,将士们只认主帅不认君王了。
大景朝立朝时,共封了五个公爵、八个侯爵,下面伯爵男爵子爵加起来二十几个。几十年下来,抄家的抄家,夺爵的夺爵,降位的降位,公爵只剩下了三家,庞家、平家还有英国公家史家,侯爵剩下了谢家、俞家、甘家、唐家和白家,其余十几下都不掌军权。有些人家子弟在军中任中低级将领,有些人家的子弟不成器,就靠着祖宗的这块牌子吃喝,还有些人家已经弃武从文,转去考科举了。
如平家和庞家这样的后妃党,自然不希望有太多将领出来分一杯羹,如英国公这样如今已经不掌军权但威望颇重的帝党,自然是支撑帝王。好在武举出生的进士们,刚一入职,并不会有太高的官位,也不会动了两家的根本,故而后妃两党也没有明着反对。
赵世简在御林军已经站稳了脚跟,彻底摸清了丁字营,也收服了一些随从。另一些他人安插过来的人,只要不捣蛋,赵世简也并不为难。
御林军在太平年月并无太多事情,只有出现危机的时刻,御林军才会大面积出动。故而赵世简再不如当初刚入职时那般忙碌,每隔一天也能回家。
朝廷开武举这个消息一出,赵世简顿时喜出望外。
说起来他已经是五品官,掌了御林军八分之一的队伍,但他毕竟是从文举转过去的,有一些将领觉得他年纪轻轻,又是文人出生,不够勇猛,他急切地需要一个武举功名给他正名。
考武举不光是让你上台和人家砍杀两下就完事了,还要考排兵布阵、攻城谋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朝廷此次开武举,就是奔着选将领的路子去的。
大伙儿听说他要去考武举,如赵书良、夏学士及丁大人等人自然是赞同,能多得个功名,自然不是坏事。有一些却觉得他脑子坏了,好好的御林军郎将做着,去考什么武举,考了武举,难道还能给你升官。
李姝鼓励赵世简,“官人,你只管去,你原来是文举出身,那些将领们说不得以为你是纸上谈兵。若能得个武举功名,以后在御林军也理直气壮些。官人只管放心考,家里有我呢。”
赵世简得了娘子的鼓励,越发卖力。这一个新年,他异常忙碌。一边要当差,一边要备考。考武举,不是躲在屋子里苦读就可以了,还要与人对搏。他也不认识旁人,只得去找丁大人。
不光赵世简忙碌,李姝也忙个不停。她要预备过年的事情,还要时常去探望老太太和赵书良等人。她中途还带着赵世简回了趟娘家,请李穆川给赵世简取个字。
李姝刚开始请赵书良取字,赵书良拒绝了,他大老粗一个,自家的字都是老太太找大街上算命先生胡乱取的,他基本上也不用。李姝无法,只得回娘家。
李穆川摸了摸胡须,想了半天,“不若叫安之”赵世简仔细品了品,顿时觉得很好。
最让李姝高兴的是,丽娘又有了身子了。李姝把庆哥儿的许多东西打包带去了丽娘家里,并嘱咐了她一堆孕期注意事项。
丽娘直笑,“三妹妹不用担心我,我又不是头一胎。”
小嘉娘越来越懂事,阿娘总是没生出弟弟来,大娘时不时在她耳边说她是赔钱货,白花费那么多银钱,还不如给哥哥弟弟们之类的话。还说丽娘既然生不出,就早些给方二郎纳妾。
等丽娘知道方大奶奶居然背着她这样糟践嘉娘,一向隐忍的丽娘顿时气得和方大奶奶吵了一架,并把预备要给大房两个哥儿的东西通通留下,一样不给,方大奶奶气个仰倒。
嘉娘被方大奶奶那些话说的存了心思,见阿娘怀孕,丁点大的嘉娘比谁都上心,整天盯着丽娘,不让她走动,不让她累着。丽娘伤心地抱着女儿又哭了一场,方二郎听线娘说了后,叹了口气,与方大郎促膝长谈一番。
于是,方大奶奶又挨了顿揍。
李姝也心疼嘉娘,给她带了好些吃的穿的玩的。嘉娘特别喜欢三姨母和外婆,顿时笑的有了些孩子样。
李姝才走,肖氏又去看望了丽娘,送了一堆的东西。丽娘有娘家疼爱,心里的怒气渐渐平复。
原来丽娘看在方大郎和两个侄子的面子,对方大奶奶还有些面子上的敬重。自此,她见到方大奶奶,再不复过去的尊重,对大房人也越发抠门。逢年过节,只给方太太做衣服,买的吃食也都是年纪大的人才能� 请收藏本站:https://bi55.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55.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